龙头房企中期业绩多盈喜 A股房企净利增速逊于房产H股
随着半年报披露日的临近,目前已有多家龙头房企公布了业绩预告,从整体上看,仍继续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市场进入调整期,行业销售增速将有所降低,规模偏小、能力不足的房企将逐渐退出,龙头房企竞争优势凸显,销售规模和盈利水平仍将稳步提升。
内房股三强业绩大增
8月6日,碧桂园发布正面盈利预告称,预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其中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幅不少于50%。公告称,增幅主要由于集团可确认收入的物业的增加,以及物业的平均售价及毛利率增长所致。
而根据此前披露,截至6月30日,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4124.9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4389万平方米,其中归属于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为3108.2亿元,归属于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3389万平方米,销售业绩持续增长。
高盛方面也重申了碧桂园“确信买入”的评级,并维持每股25.5港元的目标股价。高盛研报称,碧桂园已宣布采取行动减少未来执行风险,加上公司过往记录良好,相信其能够克服短期挑战,并在未来数年保持快速增长,因此维持对该股正面看法。
碧桂园发布正面盈利预告的第二天,销售规模紧跟碧桂园的中国恒大也发布了盈喜公告。
2018年上半年,中国恒大税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25%以上;核心业务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以上。恒大方面表示,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源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同时降低了成本费用,增加交楼面积等。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去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31亿元,据此估算其今年上半年税后净利润超过520亿元,全年净利润有望突破千亿元,凸显了其“规模+效益型”发展模式的效果。
此外,融创也于7月份发布了业绩预告。融创中国表示,预计2018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同比大幅增长超过200%。主要原因是由于上半年公司销售物业交付的面积同比大幅增加,及考虑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的影响,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取得进一步的提升。
由于融创此前在收并购市场表现积极,储备了大量土地,当下的可售货值超过2万亿元,已确保了未来数年的销售规模和利润。加之去年已计提了投资乐视的全部款项,业内预计公司全年净利润有望创出新高。
融资环境进一步收紧
相比于上述在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A股龙头房企的业绩增幅则稍显逊色。
此前,保利地产的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9.9%;因结转项目毛利率同比提高且投资收益增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增长14.9%。上半年,公司实现签约金额2153.12亿元,同比增长46.86%,其中6月单月销售额60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随着去年12月份公司董事会通过项目跟投机制,与股权激励配合,补充和完善了公司的激励机制体系,中泰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跟投机制的实行,公司员工自上而下的利益将与公司有效绑定,提升公司运营和开发效率,为未来成长再添动力。另外从跟投资金上限来看,10%的项目资金峰值跟投上限也处于国企最高水平之一。
绿地控股的业绩快报则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81亿元,较去年增长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43亿元,同比增长27.61%。今年前6个月,公司房地产主业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627亿元,同比增长22%,
而万科虽然没有预告上半年的业绩,但从其一季度表现看,不出意外净利润水平仍将保持增长。今年一季度,万科实现营业收入308.26亿元,同比增长65.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5亿元,同比增长28.68%。由于销售规模远超结算,截至一季度末,万科尚有3563.6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竣工结算,合同金额增至4944.9亿元,较2017年底分别增长20.3%和19.3%。
“从万科已售资源未竣工结算的数量分析,已可确保公司未来1年的业绩表现。”有分析人士称。
此外,今年7月份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06.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16%,合同销售金额451.4亿元,同比增长26.94%;前7个月,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234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62%,累计合同销售金额3498亿元,同比增长11.85%。
需要一提的是,虽然龙头房企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普遍不错,但这并未意味着整体市场已全面好转。
上述业内人士称,随着市场收紧,房企违约等风险已逐步暴露。2018年以来,多家房企出现债务违约,十多家上市房企发债被迫中止,大量房企陷入经营困境。据海通证券报告,2018年以来,24家房企发行了公司债,总额为1125亿元;中止21项,拟发行规模合计1510亿元,中止金额超过发行金额。
“目前除了上述这几家数千亿元量级的龙头房企外,一些接近千亿元量级的开发商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资金成本不断攀升,也吞噬了企业的大量利润,造成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若市场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部分高负债房企的资金链也将面临更大压力。”有机构人士称。(本报记者 王 峥)
责任编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