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中非合作好不好,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拥有房子,曾是出租车司机特斯法伊遥不可及的梦,当他成为亚吉铁路的建设者,凭借勤奋与中国友人的帮助,他如愿以偿;把家安到宁夏的埃及小伙艾哈迈德,亲笔写下《中国道路:奇迹和秘诀》,在国际书展上一炮打响;肯尼亚大学生瓦博莎,借助中国设计的智能手机,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网红”……在中非合作共赢、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这群青年抒写着自己的“非洲梦”。
从惠及万家的饮用水井、太阳能电站,到造福一方的港口、公路,星罗棋布的中国援建项目见证了中非合作的广度。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也致力于高新技术传播;除了输血改善民生,中国更着力造血促进发展。产业单一的工厂变成体系完整的工业园,种植、组装业升级为育种改良、信息科技行业,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合作更延展到科教文卫、公共安全、气候变化等领域,大大拓展着中非合作的深度,让非洲兄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
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增加对非投资,也促进了双方贸易额的增长,18年来,中非双向贸易额已经从106亿美元增至1700亿美元。产能互补、经贸互通、文化互动日益成为常态。和则两利,让中非友好不断迸发新活力。无论是应对经济乏力、发展鸿沟、减贫压力的发展命题,还是求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疾病等非传统威胁,中非合作为人类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挑战作出表率。合作,不单体现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大气度,更彰显了中非各国相向而行的“同步走”。
我们也不讳言合作历程中的曲折,但解决矛盾的过程本身就是深化合作的表现。一位非洲零售商说:十年前,人们不太愿意碰“中国制造”;但现在,中国产品不断自我完善,越来越好。一家中国企业曾因排污问题被当地政府关停,同类企业相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标准。无论是主动改变品牌形象,还是倒逼提高技术水准,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问题,方能促使合作共赢向更深层次迈进。
即便如此,中非的患难之交也曾遭致一些人的“红眼”和“白眼”。有人认为中国把非洲当作产业转移目的地,有人指责中国在非洲大陆掠夺资源,有人攻击中国举起了“新殖民主义的手”……戴着有色眼镜的歪曲和无中生有的指控,改变不了中非休戚与共的命运纽带。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相比西方国家带有种种附加条款的“援助”和居高临下、隔靴搔痒的说教,中国用诚恳与务实成为非洲各国的“全天候朋友”。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40多年前,中国顶住困难,先后派出5.6万工程技术人员修建了长达1860.5公里的坦赞铁路,开启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不少非洲国家虽然自身不富裕,仍然伸出援手、慷慨捐款。中非人民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的情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生动范例,也将带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非洲人民团结振兴的非洲梦早日实现。
(责编:董晓伟、王倩)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
责任编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