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生

礼县:修通致富路 振兴新农村

——礼县交通扶贫工作纪实

时间:2020-04-08 来源: 杨建强

  礼县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多样、结构复杂,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短板。多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性,将发展交通事业作为首要任务来推动,特别是201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交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来夯实,打响了一场交通脱贫攻坚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让全县568个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织就了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出了一份靓丽的交通扶贫“答卷”。

  筑起四通八达的路网总框架

  在龙林镇北山片5个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前只要遇到雨雪天气,这里的人们几天都不得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是这里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走进这里,放眼望去,一条条的水泥路纵横交织、连着每户人家,穿越山乡沃野与县乡道相接、进出便捷、四通八达、风雨无阻,一条条通村路成为当地人眼中名副其实的致富路、希望路。

  “现在和原来大不一样了,那时候老百姓出行极为不便,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村里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卖粮、卖特产、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文明乡村、美丽庭院焕发着幸福乡村的新气息。”彭家村委会主任彭小斌细数着通村通组水泥路给村里带来的诸多变化。

  在群山环绕的崖城镇小蛇村,通往全村各组的羊肠小道与如今蜿蜒盘旋的通村硬化路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蛇村地势险峻,村民居住不同的山头之上,群众出行只能靠步行,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千百年来,饱受出行不便之苦。“从村委会到各村民小组吼给一声能听见,步行起来要多半天,村民出行不便,农产品也运不出去。”说起通路带来的新变化,小蛇村村支书何建军喜上眉梢,兴奋地跟笔者比划道:“现在路通了,村民基本每家都买了摩托车,有小汽车、农用车的人家也不少,出行运货方便多了,老板也愿意进村收购农作物和牲口,乡亲们再也不怕商贩压价了。”

  近年来,礼县把打破交通瓶颈制约作为加快全县转型跨越发展,实施脱贫攻击工程的重中之重,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举全县之力,大打一场交通扶贫攻坚战和翻身战,特别是2013年以来,礼县被列为全省扶贫攻坚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示范县,全县农村公路通畅里程由2012年的105个行政村384公里,增加到目前的568个行政村2500多公里,新增水泥硬化路2200多公里,使全县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公路发展实现了由通达向通畅的蜕变,完成了礼县交通史乃至全县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跨越。

  截止目前,十天高速、S329略阳至宕昌公路礼县段、建制村通畅工程、240个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水毁维修及畅返不畅治理、安全生命防护、窄路加宽、养护维修、危桥改造和新建桥梁等一大批交通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通车,全县公路里程累计达到4463公里,占公路规划总里程的60.88%,实现路网密度1.05公里每平方公里。全县29乡镇568个行政村实现了100%通硬化路和通客车的“两通”目标。一张以十天高速公路为龙头,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干支相连、村村相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攻坚克难建设“四好农村路”

  近年来,礼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为核心,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深度融合,举全县之力大建“四好农村路”,全县交通运输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为礼县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礼县坚持把“四好农村路”作为全县破解瓶颈、补齐短板、实现脱贫的首要任务,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四好农村路”工作,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交通项目责任制,建立了“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和分级管护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有力推动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实效。坚持把资金筹措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保障,不断创新筹资机制,形成多元筹集资金的聚合效应。

  尤其近四年来,全县受多次暴洪泥石流灾害影响,农村公路损毁严重,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3.089亿元,分5批对582项600公里水毁农村公路进行维修治理,确保水毁农村公路如期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的交通脱贫目标。将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日常养护资金超过1000万元。部分交通项目配套缺口资金,切实保障了交通建设投入。县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有关部门在项目申报审批过程中履职尽责、协同发力,通过“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等方式,加快了项目审批进度,保障了项目及时落地建设。县交通局划分了以科级领导为片长的城关、盐官、江口、大滩、白河五个片区,全方位对设计、施工、监理、试验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同时,县上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29乡镇都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路长制”全面落实,在政策落实、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路长组织体系,实现了“路路有人管、路路有人养”,切实打造“畅、安、舒、美”的交通运输环境。

  同心共筑康庄道,再接再励谱新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礼县交通人的不懈努力下,礼县交通面貌不断改善,公路等级全面提升,公路交通更加通畅,数十万农村群众走上了水泥路,走上了幸福路,坎坷不平的交通现状已经成为历史。2015年,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先进集体”、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工作先进县”;2018年,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

  路畅业兴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路通自有财富来”。如今,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已成为礼县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脱贫增收的“助推器”,道路的畅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家纷纷上门收购农副产品,农村群众不再担心产品滞销,热情高涨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旅游业。

  一条路,改变的不仅仅是山乡群众的出行方式,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更影响着乡村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位于西汉水和清水河交汇处的雷坝镇关西村,土地肥沃,气候温润,这里种植的拱棚蔬菜品质优良。“过去由于没有桥梁,群众出行只能渡河,一到汛期,河水上涨,群众种植的蔬菜运不出去,除了自己吃、送些给亲戚朋友外,大多烂在地里。”村民张苟平说。

  如今的关西村,两座桥梁横跨东西南北,整洁宽阔的道路两旁,关之西合作社及村民建起的蔬菜拱棚整理排列,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四射,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走进村民张永强家的蔬菜拱棚,他正在采摘刚刚上市的早春菜瓜。“自从村上架起了桥梁,打通硬化了断头路,我家种的蔬菜再也不愁运不出去,收入几乎每年都在大幅增长,没想到路通了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收入。”谈起过去和现在交通出行条件,张永强感慨地说。

  看到道路畅通后乡村日趋繁荣,部分群众在家门口通过发展种养殖业摆脱贫困的现状,一直在西安务工的龙林镇沟底村村民陈文生,回到家乡大力发展养殖业,租地建起了养鸡场。“目前,我发展养殖业已经三年多时间了,销路越来越宽,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今年预计收入有8万元。”正在养殖场忙碌的陈文生告诉记者:“现在水泥硬化路离养殖场很近,运输方便的很。”礼县交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礼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中,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做到与脱贫攻坚和产业开发相结合,与农户的易地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公路不仅通到了村庄,还通到了田间,通到了果园,打通了断头路,建成了联网路,使建成的每一条路都成了产业路、脱贫路、致富路。

  交通扶贫战犹酣,秦皇故里添新颜。一条条道路如丝带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座座桥梁似彩虹巍然挺立,气势恢弘。特别是四好农村路建设,让礼县交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让广大群众出行和致富步伐变得更加快捷、便利,也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铺就一条康庄大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S35景礼高速等礼县交通“大动脉”的进一步建成,礼县的老百姓将穿越大山,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通联:礼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