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边境线上的小小“留学生” 中缅胞波情谊世代相承希望

时间:2018-09-26 来源:

  央视网消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主题。中缅两国世代友好,胞波情深。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有一个跨越中缅边境,名叫银井的小村寨,这里有着“一寨两国”的独特景象,就连缅甸的小学生,也来到中国读书,成为边境线上的小小“留学生”。作为中国第一所边防小学银井小学,成为了中缅友谊传承、民心相通的桥梁。

  银井小学学生:“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  银井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12岁的缅甸籍学生莫相正和同学们一起,朗读着中文课文。4年前,已经在缅甸读到小学二年级的莫相来到中国。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加上两国教育之间的差异,莫相只能从学前班上起。如今,莫相已经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

  银井小学缅甸籍学生莫相

  银井小学缅甸籍学生莫相:“涂老师讲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石老师讲给我们好的故事。”

  银井村跨越中缅边境有着“一寨两国”的独特景象

  莫相是银井小学62名缅甸籍学生中的一员。银井小学所在的银井村跨越中缅边境,有着“一寨两国”的独特景象。在这里,两国人民同饮一井水,通婚互市、走访往来、小学生跨境读书十分平常。

  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以来,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对边境地区教育的投入,边境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不但解决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缅甸家长把孩子送到中国来读书,同时以此为契机搭建了中缅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中缅双方还每年互派教师分别在两地开展教育教学,有力增强了我国对该地区发展的聚合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目前,瑞丽市缅籍学生共有1784名,分布在当地九十多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近4年来,银井小学缅甸籍学生的比例都在40%以上。

  瑞丽市教育局局长韩启安

  瑞丽市教育局局长韩启安:“缅籍学生跟我们中国学生享受同样的政策,同时在义务段的外籍学生还享受全部免费教科书和营养早餐计划。”

  缅甸学生的校服设计为白色上衣 绿色筒裙

  目前,银井小学的学前班和小学一、二、三年级都开设了汉语、傣语和缅语课。当地教育部门参照缅甸传统校服样式,把缅甸学生的校服设计为白色上衣、绿色筒裙。同时,学校也把民族传统融入到课外活动当中。

  瑞丽市姐相乡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何崇海

  瑞丽市姐相乡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何崇海:“我们成立了社团小队,他喜欢什么参加什么,民族文化、民族舞蹈都跟着走,让每一个孩子都会跳民族舞蹈,男孩子会各种乐器、傣族的乐器。”

  “上学出国 放学回国”

  “上学出国,放学回国”。这些缅甸学生每天早晨来中国上学,中午骑自行车回家吃午饭,下午再次来到中国,晚上又返回家中,一天两个来回。为了方便孩子们出入,云南边防为他们开辟了“绿色通道”。

  德宏公安边防支队银井边境检查站站长谭泽鑫

  德宏公安边防支队银井边境检查站站长谭泽鑫:“我们协调了缅甸的移民部门,出具缅甸孩子的身份信息跟家庭信息以后,为每个缅籍孩子办理了优先出入境的候检卡,让他们享受每天4次从我们通道出入境的优先便利。”   瑞丽市姐相乡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何崇海:“就秉承大爱无疆,教育是没有国界的,孩子到我们国家来读书都是我们的孩子。”  银井小学学生:“承载着两国胞波情谊,世代友好的延续。”

  同一片天空,同一座校园,中缅两国的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他们是“一寨两国”独特的风景,更是中缅胞波情谊世代相承的希望。

责任编辑: